深埋基石根除十惡——於長沙開示

[ 2011 213日晚]

今天我利用這個時間,給大家作一些開示。

一、穩步邁入菩提正道

⒈ 認清身份釐定目標

在座的大多都是在家佛教徒,對信仰佛教的人來講,做一位有境界的修行人,是大家的共同目標。其實,人不管做什麼事情,從事什麼行業,都應該有目標。不但人的一生要有目標,甚至在每一年中,自己也要訂一個目標。為什麼有的人在世間能獲得成功,就是因為對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標有定位、有計劃。作為學習大乘佛法的修行人,在這方面也要引起重視。

對廣大在家修行人來講,若能做到既不偏墮於完全拋棄世間,也不偏墮於完全沉溺世間,或者說既搞好修行,又做好一輩子該做的事情,就可實現這個目標。

可能有人會問:修行人不是應像米拉日巴一樣看破一切嗎?雖然《前行》等相關教言書中講,修行人應該完全放下世間法,但這個教言是針對在一生中現前雙運如來果位的上等修行人講的,如米拉日巴尊者、如來芽尊者、宗喀巴大師等。所以,真正要做到米拉日巴尊者那樣,很多在家人因緣都不成熟。因此,完全拋棄紅塵,前往寂靜的地方出家為僧,居於深山里,住在岩洞中,看破一切世間八法,這對90%的人來講,即生當中是不現實的。

實際上,無論是對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佛經中,對人生如何定位都有明顯的教言。對身處世間,願意學習佛法,想獲得解脫的大多數居士來講,要完全拋棄所有世間之事,比如工作、家庭等,是很困難的。因為上有老、下有小,還有許多社會責任,而且很多人貪人、貪事、貪物的心態還很強烈。所以,大家應在經論教言中,尋找一條適合自己身份的修行之路。

⒉ 恆守中道不墮兩邊

有些人剛開始信仰佛教,就想拋棄世間出家,對這種觀點和行為,我個人而言並不怎麼讚歎。並不是我不讚歎出家,而是因為有些人心情太激動了,如:遇到一位上師或道友,馬上就將所有事情全部放棄,或遇到痛苦時,馬上就生起強烈的厭離心。華智仁波切說過:暫時的厭離心,實際上是不穩固的。

 

所以,我希望剛開始也不要特別過激,最後也不要太過散漫。有些人剛開始特別精進,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跟家里人也不溝通、不說話,甚至跟他們一起吃飯都拒絕。最後因為家人阻止等原因,又完全放棄修行滾入紅塵,那時比不信佛教者的行為還低劣、還過分。我覺得這些都是極端,應該不墮兩邊。

⒊ 循序漸進打牢基礎

其實,要成為一位有境界的在家修行人,並不是完全做不到的,而是完全能做到的。怎麼才能做到呢?剛開始自己一定要發願:這一輩子不捨棄三寶,即受持三皈;進而受持五戒,行持十善。

雖然佛陀給我們講了許許多多學佛和解脫的層次,但對大多數在家人來講,主要講了斷除十不善業。以前很多上師都講過,斷除十不善業非常重要。所以今天我給大家提醒,作為在家修行人,應該了解十不善業的概念,一定要斷除十不善業,盡量行持十種善業。

打好這樣一個穩固的基礎後,再進一步求更高的法就比較方便。但現在大多數人都不是這樣,剛開始就好高騖遠,今天皈依明天就求大圓滿等最高的法。雖然法的內容特別殊勝,可是我們的基礎確實太差了。

我都遇到過很多這樣的人,他們對十不善業根本不在乎,隨便說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殺盜淫、貪嗔癡全都無有控制,但心裡卻一直想求得無上大圓滿,而且自認為可能會對大圓滿有所開悟。也許是我對教理不通達,但我認為這樣的行為離開悟還有很遠的距離。

所以,今天在這裡簡單地講一下,斷除十不善業的基本道理。之後,大家要盡量懺悔一生所造的十不善業,然後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佛教徒。當然,這也是我一直強調不要太激動,否則沒有好結果的原因。

⒋ 慧眼圓明戒急戒躁

以前,有一個人性格特別急。有一次他坐車到一個寺院去,車上有五六個人,他在車裡一直勸他們一定要出家。結果短短的時間中,這一車人全都出家了;但幾年後,又全部還俗了。

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人出家後都會這樣。但我們在出家、依止上師等問題上,還是要再三觀察、思維。因為,買一棟房子,也要對其位置、質量、價格、付款方式、售後服務等方面再三了解。找一個對象,也要清楚對方的人品、文化程度、經濟條件等,不可能今天遇到一個不認識的人,明天就跟他訂婚、成家。既然對人生幾十年的小事,都需要詳細調查、研究後才作出決定,那對生生世世的解脫大事,如此草率就明顯不合理。

在依止上師方面,有人聽說來了一位上師,就馬上去依止,之後又很快毀謗,這是很不好的。漢地確實不比藏地,很多人從小心裡空空蕩盪,沒有信仰,到了一定年齡後,由於經歷了歲月的滄桑,遇到了各種各樣的挫折,心裡就產生種種厭倦輪迴的心,此時遇到佛法就像乾涸的花草遇到春雨一樣,非常渴望,在依止上師方面,就容易不觀察、不抉擇。

但我並不反對大家依止任何一位上師。以前也講過,無論正法存在於乞丐的相續,還是了不起的高僧大德的相續,都應該恭敬、讚歎、隨喜、依止。而且,我們辛辛苦苦讓大家學法的目的,就是要讓大家獲得真正的解脫之道。所以,無論是誰開示解脫之道,我們都不會反對。

但從我的眼光來看,現在很多人不聞思馬上去修行,不觀察馬上去依止,沒有基礎卻要選擇最高的法,得灌頂後不學誓言(其實,密宗並不是灌個頂就結束了,因為洗澡後,也要擦一擦身體。如果很多後續工作沒有到位,就會起一些反作用),這些都是很可怕的。當然,我也看到很多居士的修行,有值得隨喜的地方,如對三寶有信心,對輪迴有厭離心,對眾生有大悲心等。

但是,把小事擴大,道友之間議論紛紛;依止上師不如法;修學佛法不按次第;今天學一個法明天就拋棄,缺少恆常心與恭敬心;尤其很多修行人不夠精進,極為懈怠,對世間法特別耽著,這些都是致命的毛病。當然,在短短的時間中,所有修行歧途要全部遣除也有一定的困難,因為修行之路非常漫長,不可能一兩天修一個法就立竿見影,但警鐘不得不敲。

在修學佛法方面,大家一定要遵循次第,不能一開始就奔最高的法,因為在修最高的法之前,必須要有非常穩固的聞思。現在有些人連皈依三寶、五戒十善等內外加行的基礎都沒有,卻想馬上閉目觀修最了義的法,這是不可能的。

對現代人來講,一定要長期聞思。因為很多人從小心裡產生的,就是各種非常複雜、麻煩的世間念頭,除此之外根本沒有相應出世間佛法的智慧和悲心。那要一下子轉變過來,也很困難。而且無始以來串習的,就是世間貪嗔癡等迷亂現象,這些與分別念也特別相應。而希求解脫、利益眾生的出世間心態,卻非常陌生、遙遠。因此,在修行過程中,大家應再再聞思,之後才能找到真正的解脫之路。

二、勵力斷除十不善業

今天我要特別勸請大家斷除十不善業。漢文當中有一部馬鳴菩薩集、日稱譯師等譯的《十不善業道經》[1],雖然經文很短,內容卻宣說得非常清楚。如果我們沒有懂得十不善業,而造了惡業,果報就極為可怕。《華嚴經》雲:“十不善業道,上者地獄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餓鬼因。”所以,如果我們沒有以正知正念來斷除十不善業,就會墮入三惡趣。現在大家學習的目的,就是要離開三惡道,暫時獲得人天福報,究竟獲得圓滿的解脫,而利益天下無邊的一切眾生。因此,都應遠離十不善業。

在這裡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十不善業,過後大家要再三思維,因為要做一名合格的佛教徒,必須遠離十不善業,行持十種善業,而過一個清淨的生活。

所謂十不善業,指身體的三種不善業——殺生、偷盜、邪淫,語言的四種不善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心的三種不善業——貪欲、嗔恚、邪見。

1. 斷除三種身不善業

首先介紹三種身不善業,第一是殺生:比如我明明知道它是眾生,心裡也有想殺的念頭,行為上也實施了殺害,最終也斷除了它的生命,這就叫殺生。

而且,我叫別人殺與我自己殺,業完全是一樣的。《正法念處經》雲:“若教殺生,若殺生者,彼二種人,同一殺業,墮活地獄。”

在所有罪惡當中,殺業是最嚴重的。龍猛菩薩在《大智度論》中說過:“諸餘罪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

在座的人都知道,人們最喜歡的就是自己的生命,一旦生命受到威脅,將財物、地位等身外之物全部付出也願意。不僅人類是這樣,天下的眾生都如此愛重自己的生命。所以,如果我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等目的而殘害生靈,那就太慘無人道了。

可能長沙的老年人印像比較深,據歷史記載,八年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以70多萬人為代價,殺害了3500萬中國人,所以人們都叫他們為“日本鬼子”。那時人們都覺得:如此摧殘人的生命,是極其恐怖的,這完全是一種無人道主義的表現。

其實,殘害其他生命跟殺人也沒有什麼差別,只不過我們的價值觀還沒有到達這樣的高度。因此,衷心希望廣大居士不要殺生,並儘量遠離葷腥。在這方面,漢傳佛教有很好的傳統——吃素,大家都需要繼承、學習,並付諸實際行動。

總之,大家以後應將“不殺”放在一切功德的首位。不但不殺,還要盡量做無畏布施——放生。因為對眾生來講,給予生存的機會是所有賜予當中最無上的。大家都清楚,當我們要離開世間時,若有人救了我們,一生都會感激不盡。

第二是不與取:其實,不與取就是偷盜。現在社會,偷盜是非常嚴重的,有些以小偷的身份竊取,有些以各種狡詐的行為騙取,有些以偷稅、漏稅等方式盜取,有些以強迫的手段奪取……不管怎麼樣,若我們把別人的財物歸為己有,就有非常大的過失。《大智度論》雲:“飢餓身羸瘦,受罪大苦劇,他物不可觸,譬如大火聚。”可見,通過各種手段把別人的財物歸為己有,就會感受接觸大火聚的痛苦。《正法念處經》中亦云:“觀偷盜如火。”

正因為偷盜的後果特別嚴重,我們就不能通過不正當手段把別人的財物歸為己有。但現在社會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很多部門的官員和工作人員都沒有因果觀念,這是特別可怕的社會現象。所以,大家以後應盡量將自己的財物布施給有緣眾生;如果實在捨不得,也不要偷盜他人乃至國家的財物。其實,國家的財物是大家共同的財物,我們不能因為是國家的,就隨隨便便偷盜。若沒有因果觀念,後果將不堪設想。

第三是邪淫:邪淫對整個社會的道德、秩序、家庭等,都會帶來不良影響。因此,佛陀在《佛說大乘日子王所問經》中講:“下劣淫欲行,直往於無間。”如果行持非梵行或者邪淫,就會直接墮入無間地獄,也有直接墮入煻煨坑等近邊地獄中的,甚至變成人時,也要在很多世中變成殘疾人、啞巴、聾子等。

在漢地,這樣的公案相當多。因此,作為在家居士,應該過清淨的生活。其實這也不難,因為通過聞思修行,將各方面的佛教道理融入自心時,對治各種不良貪慾和惡行,是非常容易的。

總之,大家一定要斷除三種身體的不善業,而受持清淨的戒律。因為,清淨的戒律是一切功德之本。如果有一分清淨的戒律,功德之種就紮根於大地,慢慢就會開花結果。也就是說,所積善根若有一條別解脫戒作為所依,能依的功德慢慢就會增長。可見,這是非常重要的!

2. 斷除四種語不善業

其次介紹語言的四種惡業,第一是妄語:佛陀在《正法念處經》中說:“若人妄語說,口中有毒蛇。”所以,作為佛教徒,無論是對自身的要求,還是對孩童的教育,說話都要真實、誠懇,不能一開口就說各種虛假的語言。否則,所有人都不會信任你。確實,語言特別重要,它代表一個人的人格。如果人特別誠實、虔誠、賢善,那嘴裡說出來的語言就會真實不虛。若經常說一些妄語、顛倒語,佛經把它比喻成口裡湧出毒蛇,其毒氣無論接觸誰都會傳染,最後將蔓延整個身體。

以前,司馬光賣馬時,要求管家給對方交待清楚,說這匹馬每年夏天都會發病,你可以把價錢給低一點。因為他的誠懇,當時眾人對他極為尊重。這個歷史故事說明,佛教徒說話更要真實。但現在很多人說話無有可信,全部是顛倒的語言,這是需要注意的。如果即生當中說真實的語言,將來不管說什麼話,都有份量和威信。為什麼現在有些人說話誰都會聽,而有些人說一百遍別人也不聽,其實,這與前世是否說真實語還是有一定的關係。

第二是離間語:所謂離間語,就是兩舌,指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是非、製造矛盾。《正法念處經》中云:“何人兩舌說,善人所不贊。”意謂:誰說挑撥離間的語言,真正善良的人是不會讚歎的。但現在社會,在任何一個團體、組織當中,經常有人說是是非非的語言,傳播各種各樣的流言蜚語,這是不合理的。所以,希望佛教徒要真實,不要在上師與弟子、金剛道友與金剛道友、佛教徒與非佛教徒等之間,製造各種各樣的離間語。

離間語分為公開離間語和暗中離間語兩種。暗中離間語就是悄悄地說“別人說你如何如何”等,在佛教團體當中,這是更加需要遠離的。我去過很多中心,有些中心做得很好,除了佛法方面的交流以外,是非一律不談;而有些中心就不是這樣,佛法的交流很少,一直在談是非,好像這是他們度日的工具一樣,特別可憐!

為什麼有些佛教徒一邊學習,一邊在言行中暴露出這些不如法現象呢?就是因為法沒有融入心。一旦佛法融入自心,所說所作、所思所想,全都會如理如法。因明中講:通過有煙,可以推知有火;同樣,從語言、行為,也可推出內在的修行和證悟。所以,希望廣大佛教徒語言要清淨,不要說是非。

現在我們最迫切的任務,就是自己好好修行,以調伏自相續的煩惱。因為,遇到佛法不容易,修行佛法更不容易,人生無常之故。尤其是城市裡面的人,每天都忙於各種各樣的世間瑣事,而耽誤自己的修行。確實,很多人白天忙於事務,晚上沉溺於睡眠,中間雖有一些空閒,也處於散亂、是非當中,那就沒有修行的時間。而且,各種是非還讓非佛教徒產生邪見,學佛的道友不和合,這是很可怕的!

以前,上師如意寶一直強調僧團要團結和合。作為在家人,世間團體也提倡要有團隊精神,所以大家應齊心協力護持這種精神。而佛教徒要弘揚真理,只有大家通力合作,才能弘揚釋迦牟尼佛真實無偽、稀有難得的大乘教法。如果內部勾心鬥角,天天不和諧、不和睦,在這樣的氣氛中,不要說弘揚真正的佛法,連世間倫理都沒辦法弘開。因此,一定要斷除兩舌語,在看見出現不和睦的現象時,還要盡量化解矛盾,使之和合。佛經中說,其功德是相當大的。總之,大家盡量不要製造矛盾,在他人因前世的業障或偶爾的因緣發生各種不和時,還要進行調解,以共同創造和諧的氣氛。

所以,大乘佛教徒不應有關係好不好的分別。我聽說有些地方,關係好的人經常集聚,關係不好的人連吃飯都不在一起,這種行為,恐怕大乘佛法的教義一點都沒有融入心。確實,有些人的思想行為,跟大乘佛法一點都不接近,只是在口頭上說:我皈依了,我發心了,我灌頂了,我已是密乘弟子了,等等。

其實,不要說密乘上師,密乘弟子的境界也很高,我都不敢說自己是密乘弟子。如果真正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密乘弟子,人與人之間不可能為了一個小小的事情就開始煩惱、不和。

總之,所謂離間語,就是對本來和合的關係,以語言使之破裂。正因為語言有諸如此類的種種過患,為了避免以之造下極大的罪業,很多修行人都不愛說話,而閉關的修行人更是長期禁語。因此,說話一定要謹慎,否則會對自己帶來禍害,對他人帶來痛苦。

 

第三是惡口:所謂惡口,就是人們平常所說的粗言粗語。有些人經常說粗語,或責罵,或挖苦,或詆毀,或呵斥,這是很不好的。《正法念處經》雲:“若人惡口說,彼人舌如毒。”

其實,人們經常會說這樣的惡語,特別是在人與人之間,包括佛教徒之間,有些事情看不慣時,就會對別人進行詈罵、呵斥。當然,這跟人的性格有關,也跟前世的業障和習氣有關。而有些人總是笑瞇瞇的,就像彌勒佛一樣,哪怕別人的腳在頭上踐踏,也高高興興,毫不反抗,這是忍辱修得比較好的原因。

總的來講,我們從小到現在造了很多惡口。尤其很多人愛取外號,如大胖子、小眼睛、大耳朵、塌鼻子等,那過失就相當大。表面看來,取一個外號也沒有什麼,但通過學習《百業經》、《賢愚經》、《百緣經》、《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等經典後,就會感到毛骨悚然。所以,大家以後在這方面要引起注意,否則說一次惡口,很有可能在五百世中感受痛苦。以前,有個人說話的聲音非常像狗叫,其他人就用這種語言來侮辱他,結果罵他的人在五百世中轉成母狗。

有時人造罪業和善業都很容易,就像世間的財富,只要因緣具足,很快的時間就會變成富翁;若出現違緣,短短的時間就會傾家蕩產。同樣的道理,若用菩提心等非常好的心態攝持,在好的對境前行持善法,短短時間積累的功德乃至生生世世都不會窮盡;如果對嚴厲的對境和眾生用一些語言來詈罵,自己生生世世都會墮入惡趣。

所以,在修行當中,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因果。所有藏漢佛教的高僧大德,開悟的境界越來越高時越深信因果,不管說話、走路,乃至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小心翼翼、謙虛謹慎。而凡夫人因為沒有境界,雖然佛陀已經講得清清楚楚,但在實際行持時,卻粗心大意、極其粗糙。因為,從來沒有細緻入微地思考過,也沒有如理如實地作過取捨。因此,在這些問題上,大家應該再三留意。

第四是綺語:所謂綺語,就是不接近解脫的無稽之談。我經常發現,都市裡的人手上拿著念珠念咒語的幾乎沒有,所說的話全都與解脫沒有關係,整天都談論與吃喝玩樂緊密相連的無聊話題。大家都知道,不管是在街上,還是在餐廳、娛樂場所等處,人人都一直不斷地發出各種聲音,但這些聲音中,真正有解脫價值的,接近真理的,又有多少呢?

《阿毘曇心論經》中云:“不善語、無益語、非法語,是名綺語。”對居於城市裡的在家人來講,完全把所有綺語斷除,像山洞裡的修行人那樣,每天要么念咒語,要么講一些解脫的語言,我覺得這是不現實的。但作為佛教徒,尤其很多是修加行、念佛號的,那就盡量不要把所有時間全部用在一些無有意義的談論中。因為,解脫是如是重要,生命是如是短暫。在這樣的時候,我們為什麼不談論一些跟解脫相關的道理呢?所以,大家盡量不要說綺語,還要斷除各種散亂的語言,所說的話也要盡量跟解脫和成就有關係。逐漸逐漸,自己的語言就變成了有意義的真實語。

總之,在語言方面,大家應斷除四種有過患的語言,而講四種有意義的語言。

3. 斷除三種意不善業

最後介紹三種意不善業,第一是貪欲:所謂貪欲,就是心裡貪執人、財物等的心態。如:別人修了這麼好的房子,我有的話多好啊!別人買了很好的房子,如果我有那多好啊!

《正法念處經》雲:“其人貪欲故,晝夜不得樂。”因為有貪欲,一直想獲得,所以日日夜夜不安心、不快樂。雖然貪欲對解脫和成就有很大的危害,但要立即全部斷除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應盡量減少貪欲。現在世間人們對飲食、財物、地位等的貪心,每天都如沸水般沸騰,非常嚴重;可是,哪怕外在的物質堆如山王,如虛空般的人心也不可能填滿。也就是說,只要心追求物質享受,就不可能獲得快樂;唯有知足少欲,才能生起歡喜心和滿足感。總之,大家應在無貪的生活中認真修持佛法。

第二是嗔恚:所謂嗔恚,就是害心,也就是說,想危害對方,而在心裡產生嗔恨。在所有罪業中,嗔恨是最可怕的。若生起一剎那的嗔心,多生累劫所造的布施、持戒等功德,便摧毀無餘。《正法念處經》雲:“嗔為第一因,令人生地獄。”意謂:嗔恨乃墮入地獄最根本的因。《入中論自釋》當中也講:上品嗔恨墮入地獄,中品嗔恨墮入餓鬼,下品嗔恨墮入旁生。

有些人的脾氣特別大,一爆發脾氣,鍋碗瓢盆全部摔壞。可能這是漢人從小看電影的原因。一般藏人生嗔恨心或吵架時,不會打爛任何東西。其實,也不是這些東西惹的你,怎麼能這樣呢?就像這樣,在一怒之下,便會造下各種各樣的惡業。因此,我們要長期修忍辱心和慈悲心來斷除自相續的嗔恨。尤其學大乘佛法,一定要斷除嗔恨,因為它會傷害眾生,而傷害眾生在大乘修法中是最大的障礙。

第三是邪見:所謂邪見,指心裡產生三寶沒有加持,輪迴、因果不存在,佛教所講的道理完全是錯誤的等顛倒之想。

現在人特別相信科學,認為佛教徒迷信,實際上佛教並不迷信。我以前看過一本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於1954年出版的書,名為《Albert Einstein: The Human Side》,其中愛因斯坦說:“完美的宗教應該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一個人化的神,無須死板的教條及教義,包含自然現象和精神領域,基於對一些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經驗而成一體,只有佛教才能符合這些條件。”以前,我曾把這個教證引用在《佛教科學論》中。大家都知道,20世紀和21世紀的人一提到愛因斯坦,都認為他是最頂峰的科學家,但他卻認為佛教的精神至高無上,那其他人為什麼還要說佛教徒是迷信,而產生佛教不合理的邪見呢?

但有些人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進入佛門,就像在很多佛教徒的家庭中,有人一直排斥、否認佛教一樣。但以正理能排斥佛教的人,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就是在歷史上,也沒有人能真正站出來說佛教不符合真理,並以辯論獲得勝利。但很多人因為沒有福報,卻偏偏不信。《妙法蓮華經》中云:“薄德少福人,眾苦所逼迫,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意謂:缺少福德的人,被各種各樣的世間痛苦折磨著自己的身心,雖然在苦海中如此煎熬,可是他的心卻一直不能轉入正教,而入於邪教的密林,始終執著有無等。

所以,大家應通過真正的途徑——聞思來生起正見。《成實論》中云:“正見必從聞佛法生,是故應習此佛法正論。”在這方面我也有體會,相信大家通過學習也會有這樣的認識:剛開始學習佛法時,對佛教徒的很多行為都接受不了,對很多道理疑惑心也特別強,但通過學習眾多佛教經論,自相續的邪見、成見、惡見全都蕩然無存,正見的太陽也從心底的東山上升起來了。這不僅遣除自身的愚癡黑暗,還照耀整個世界,給芸芸眾生帶來光明、快樂。

對當今時代來講,具足正知正見、斷除邪見非常重要。而斷除邪見需要聞思佛法,也可學一些科學和哲學的道理。當然,科學和哲學只能說到佛教的皮毛,並不能解釋佛教的真實意義。在這些問題上,若要廣說則特別多,但今天因時間關係只稍微提及。

以前,絕大多數人都造過很多十不善業,有些以煩惱深重而造,有些因不懂因果而造,有些受外道、環境、教育等影響而造。現在大家在懂得了這樣的真理之後,就要精進懺悔,之後就能得以清淨。《金光經》雲:“何人千劫中,若造嚴重罪,一次極力懺,諸罪得清淨。”意謂:一個人在一千劫中造了非常嚴重的罪業,後來遇到善知識和佛法,在一次機會中,以特別強烈的追悔心懺悔,最後所有罪業都得以清淨。可見,即使造下無邊罪業,只要懺悔,也有解脫的希望。所以,希望大家精進懺悔,以遣除罪障。

 

總之,大家要精進懺悔十不善業為主的一切罪障,並勵力聞思修行,爭取在即生中,成為一個有正信、有正見、有智慧的佛教徒,並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中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今天就簡單開示到這裡!

 

附:現場問答

一、問:我剛入佛門,請上師開示人生八苦中的五陰熾盛苦。

答:用智慧詳細觀察,依靠五蘊所作的一切事情,直接或間接都成了痛苦的因。而且,五蘊本身也不離行苦的本性。所以,在輪迴當中,五蘊既是苦因又是苦果。這就叫五陰熾盛苦。

二、問:我媽媽信基督,我爸和我信仰大乘佛教,而且都學您傳授的佛法。但我媽媽不讓我們在家裡看您的光碟,不知怎樣才能讓母親轉變?

答:很多家庭都有信仰衝突,尤其在美國和加拿大,因為人們以前都信仰基督教,後來佛教和其他宗教遍地開花,很多人又有了其他信仰。但想馬上讓一個人轉變信仰,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已經深入腦海、徹入骨髓。

不管怎麼樣,信仰佛教是不能改變的,但要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有些人因家裡反對,或出現其他違緣,修行馬上就退失了。其實不應該這樣,應想辦法堅持修學。如果家裡實在不能學習,也要採取其他方式,只要肯想辦法,方法肯定是有的。

三、問:我從去年十二月份開始學準提法門,也生起了一些信心。現在加入菩提小組學習《前行》,也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有師兄說:上師要求打牢基礎,首先應把《前行》學好。但我想:如果我把準提法門放棄專門學《前行》,變來變去也不是很好。所以請問上師:我可不可以在學《前行》的同時修準提法門?

答:不管我們現在修學任何法門,只要以前所學的是正道,就沒有必要放棄;如果以前學的不是正道,在遇到真正的教法時就要捨棄。因此,在學《前行》的同時,也可學準提、淨土、禪宗、華嚴等。只不過自己的主要精力和信心,應放在一部法上,否則不一定能做得非常圓滿。因為,人的精力、智慧、時間等都是有限的。

總之,大家在修學過程中要分主次。雖然從法的本體上講,都是獲得解脫的佛法,並沒有主次之分,但從自己修行的側面來講,還是應分主次,或在時間順序上,先完成一個,再完成另一個。

四、問:我剛皈依不久,老公不信佛,因為我害怕老鼠和蟑螂,他就殺死了很多。我想問一下:有什麼辦法能讓他獲得解脫?

答:雖然不信佛,殺害眾生也會墮入地獄。所以,如果自己有能力就要阻止,若實在沒有能力,也要替他念金剛薩埵心咒等來懺悔。

五、問:我們組有一位學員,他家開了一個餐廳。他要求我們這個學習小組搬到他家裡去,我沒有贊成,他就退下來了。請問上師:這是不是我的過錯?

答:有些佛友從學佛團體當中退下來,這不一定是其他人的過錯,因為,若有堅定的信心,不管遇到什麼違緣,學佛都不會退。如果自己的信心不穩固,哪怕遇到一點點違緣,也會退下來。

我希望加入學會的人都不要退,否則我也沒辦法度化。如果以見一見面等方式就能度化,那釋迦牟尼佛也不用說:“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因此,大家最好參加小組共同學習,否則表面上看來很自由,也不一定是解脫道。因為,你的修學不正規、不繫統。我平時與沒有系統學習過的人接觸,從他們提出的問題、所說的話語中,就能看出他們是門外漢。當然,我並沒有人多對自己有利的心,但從每個人的解脫來講,系統聞思修行非常重要!

六、問:如何在生活中真正發起悲心和菩提心,成為像您那樣有大智慧、大慈悲的人?

答:我既沒有智慧,也沒有菩提心,應該發願像佛陀和文殊菩薩那樣。

我希望,首先在相續中生起無偽的出離心——時時刻刻都想從輪迴中獲得解脫,不願求人天福報,更不願求即生當中的各種名聞利養。然後在相續中生起無偽的利他心——時時刻刻想幫助他人,不願為自己生起一剎那念頭。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嚮往的。

七、問: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在受持八關齋戒時破戒,是否跟《地藏經》裡面“破戒犯齋”的果報相同?第二,因為聞思較淺,我經常將空性理解為斷滅的單空,所以有時很懊惱,請上師開示!

答:犯八關齋戒的過失有兩種說法:一種就像《地藏經》裡面所講的那樣,有特別大的過患;另一種認為,八關齋戒與正式的居士戒不同,它是“一日戒”,所以並沒那麼大的過失。無論如何,只要好好懺悔,犯戒的過失是可以清淨的。

自己對空性理解不深,經常認為是斷空,這是正常的。因為對初學者來講,空性就像瓶子裡面沒有裝水的狀態一樣。如果認真學習《入中論》、《中觀四百論》、《中觀根本慧論》等中觀論典,就會知道:單空是不存在的,如果安住在單空當中,這是分別念的行境,根本不是不可思議的智慧。那時對遠離四邊八戲的中觀境界,就生起了真實的定解。

八、問:我接觸佛法不久,佛法方面的知識非常淺薄,但我總認為,信仰佛教很好,應該不斷努力。當我跟同學及其先生,以及我的兄弟姊妹,談及這個事情時,有80%的人都說:你們是唯心的。因為我知識有限,經常被他們說得語塞。請問上師:我應該如何應對?

答:佛教既不是唯心主義哲學,也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迷信,它是大智慧、大悲心、大力量的完美結合。

有人認為,佛教是唯心主義,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以佛教最究竟的智慧來觀察,心也是不存在的。雖然佛教唯識宗講萬法唯心造,但這與唯心主義的觀點還是有很大差別,而且唯心主義根本不承認前世後世、因果不虛等名言法則,而唯識宗完全承認。我認為,你應該廣聞博學佛教的知識,之後就能應答如流。

九、問:我有兩個問題:第一,我父親快七十歲了,很多親戚朋友都鼓勵他辦七十大壽,我對這件事情很苦惱,因為到酒店裡面去辦酒席,要造很多殺生的惡業,這對父親特別不好。但以佛法說服他們也很困難,不知該怎麼辦?第二,我是否能把您當作根本上師?

答:如果要辦七十大壽,最好不要點殺,否則對壽命、健康都會帶來不利,將來還會墮入惡趣。如果不點殺,吃一點肉食過失也不是很大。

是不是根本上師,主要從自己獲得法利的角度來講。噶舉派和寧瑪派的上師們說:所謂根本上師,是指上師的教言融入自心,使自己獲得一定的悟道境界,這樣的上師才是根本上師。而有些教言說:給自己灌頂、講解續部的上師,也是根本上師。

十、問:現在很多人看到佛教徒拜佛、拜菩薩、皈依、學佛等時,都說佛教是迷信。請問上師:為什麼說佛教不是無神論?

答:在究竟觀點上,佛教既不是有神論,也不是無神論。從名言當中講,佛教可以叫有神論,因為承認有諸佛菩薩;從勝義當中講,包括佛菩薩在內的一切萬法都沒有實質,或者說是空性的,這可以叫無神論。雖然與世間說法名詞相同,但實際意義卻有天壤之別。

十一、問(1):去年在我們公司食堂前面有一堆很大的螞蟻,我就按您教的方法給它們念咒、念皈依,但公司很多人都笑話我,還故意把這些螞蟻踩死、燙死。後來我看到螞蟻、青蛙之類的小動物,就再也不敢給它們念咒、皈依了。不知我有沒有過錯?因為,我怕它們遭受滅頂之災。

答:沒有過失,因為你並沒有傷害它們的心,也怕它們遭受傷害,佛法講“心善地道亦賢善”。所以,將佛法運用在生活當中,需要因地制宜。

問(2):學佛是否需要保密?因為別人知道後,在吃飯時會故意夾肉給我吃,還會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之類的話來取笑。雖然我心裡非常希望他們能學佛,能多少品嚐一點佛法的味道,但他們總認為佛法是唯心主義,是迷信,就算我說服他們了,他們也不會趨入佛法,不知怎麼辦好?

答:可能你們這裡佛教不是很興盛。如果佛教比較興盛,即使有些人沒有信仰,也不敢說佛教是迷信,否則會有一大群知識分子站出來批駁他,讓他啞口無言。在四川很多地方,因為信仰佛教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很多知識分子有信仰,誰說佛教是迷信,就會有人當場與他辯論,讓他非常難堪,所以誰都不敢這樣說。

因此,非常希望我們這裡的佛教徒要認真學習,特別是年輕人。如果我們能說服他們,很多人都不會這樣說。如果自己學得很差,那別人這樣說就沒辦法應對。當然,不講道理就另當別論;如果講道理,我們卻講不出來,那就是佛教徒的過失。

其實,佛教的真理完全可以說服世間人。我遇到過很多高等學校的教授,甚至很有名氣的科學家,通過與他們辯論、探討,最後佛教的很多道理都讓他們無比興奮、深深信賴。像我這樣智慧不圓滿的人都能說服他們,我們這裡很多綜合素質很高的年輕人,通過學習真理,也能說服身邊的人。

十二、問:我有時會用強迫或者欺騙的方式,讓自己的兒子學佛,不知有沒有過失?另外,請上師解釋“寧舍生命、不捨上師”的含義。

答:如果自己沒有自私自利的心,而是為了利益他人,採取相應的措施是合理的。

在依止上師之前,首先要按照《事師五十頌》所講的內容觀察上師,在確定是具相上師後,應不惜生命依止,具體依止方法在經論續部裡面有宣講。

十三、問:這個世界的第一動力是什麼?時間是不是空性的?時間和因果是什麼關係?

答:不清淨世間的第一動力是無明,有了無明,外在各種現而不實的虛幻現象就會出現。如果能長時學習中觀法門,就能了知器情世界的萬法,顯現的當下都是空性的。比如這個茶杯,雖然我們認為它實實在在存在,但用中觀的觀察方法進行分析時,並沒有一個瓶子的本體存在,包括量子力學也這樣認為。因此,你和我在內的一切萬法全部是假相,就像夢中的顯現一樣,全是空性的。

 

大家剛開始學習,所以氣氛不是很好。希望年輕人要從《入行論》或《大圓滿前行》開始學習,首先要樹立正知正見,老年人應參加淨土班,以念佛為主。無論是淨土組,還是加行組和聞思組,大家都不要中間隨便退下來,一定要長期修學。因為,不但學習佛法與否有很大差別,學習時間長短不同也存在著很大差距。希望大家以聞思修行來調整身心、斷除煩惱,這就是報答諸佛菩薩的恩德。

 

        好,今天很圓滿,很開心!



[1] 《十不善業道經》:“此十不善業道,體性是罪。若樂求佛道者,遠離彼過。當如是知。何等為十?所謂身業三種,語業四種,意業三種。於是義中,今當解說。身三種者,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語四種者,妄言、綺語、兩舌、惡語;意三種者,貪、瞋、邪見。云何殺生?謂於有情,率先見已,次審其名,決定欲殺,動身施作,斷其命根。如是五緣,次第具足,成殺生罪,定感彼果。云何不與取?謂於他物,先窺覘已,而起審慮,決定欲取,動身所作,即盜其物。具足五緣,成不與取罪。云何欲邪行?於此罪中,而有四類:非處、非時、非分、非往。非處者,謂於諸佛、菩薩、經像、和尚、阇梨、父母所止,或相鄰近,皆所不應;非時者,謂於晝日,或偶月事,懷妊、新產,彼不樂欲,及病惱等,或受淨住八關齋戒,皆非其宜;非分者,謂於面門,及以非道,童男、處女,自執持等,俱不應作;非往者,謂於他妻,及比丘尼、親族、異趣及衒賣等,設自境界,作非梵行,所不應理。如上當知。云何妄語?謂於見物或他遺墜,審知是已,決定而取,彼若尋求,起虛妄說。具是五緣,成妄語罪。云何綺語?謂於他人,以染污心,增飾其非,對彼而說。云何兩舌?於他所有,隱密等事,以非理言,而作離間。雲何惡語?謂於貪慾和合事相,以雜染言,厲聲而說。云何名貪?於他財富,及彼受用,起愛樂心,非理希望。云何名瞋?謂於有情,起忿恚心,而作損惱,及捶打等。云何邪見?謂無施等,無彼後世,無供養事,無佛世尊、聲聞、緣覺,無罪無福,無所作業,無所受報。如《正法念處經》及餘經說,此十不善業道是地獄因,於十善業道應當修學,則於惡趣永不墮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旺修 的頭像
    旺修

    觀音的眼淚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