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薩埵修法如意寶珠

依具德金剛薩埵淨除罪障成就二利之如意寶珠修法竅決

皈依三遍

南無

從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諸部壇城主

上師金剛薩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

發菩提心三遍

一切等空諸有情為得安慰竟樂地

身口意之諸精勤皆當不離菩提道

觀想聖尊法一遍



自前如海供雲中白蓮月輪坐墊上

部主金剛薩埵尊明現潔白皎月色

一面二手持鈴杵圓滿報飾跏趺坐

放射智光遍十方澄淨意中觀明然

嗚呼上師金薩尊請憶往昔所立誓

吾等痛苦諸有情哀懇大悲以攝持

無始以來至今生身口意造諸罪墮

如同已服惡毒藥深生追悔發露懺

今後縱遇命難時亦絕不造諸惡業

祈汝悲眼視吾等柔和之手賜解脫

我與一切諸有情失壞誓言皆令淨

一切勝共諸悉地願今悉皆得成辦



最後回向及誦吉祥偈

回向一遍



此善為主三世善回向為利無邊眾

願諸一切能速得金剛薩埵之果位

吉祥偈一遍



諸現清淨身莊嚴諸聲圓滿密咒性

諸念成熟智慧中盛德圓滿願吉祥

索達吉堪布_2011金剛薩埵法會開示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堪布索達吉仁波切住世祈請文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喇榮五明佛學院僧眾唱誦的文殊祈禱文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喇榮五明佛學院索達吉堪布帶領僧眾共修釋尊修法

念恩祈禱
全知無垢光尊者著
益西彭措堪布譯
敬禮上師
佛陀幻化上師尊,本普賢二者
眾生怙主大悲性一心
身往何方亦念師,心
日日夜夜憶上師一心
去年宛在今已無而復
哀傷敬信長相續一心
顯現何緣亦念師目睹
心想何法亦念師一心
雪山峰頂思念
我心哀痛思緒亂一心
仰見白雲融入空尊勝師父
應世旋复入涅槃一心
目視澄空湛然淨法身
無時遷移常然住一心
遙見空際憶上師念師法身中,
愍我任運顯色身一心
意想上方日月懸的光偏袒
具緣弟子之蓮親一心
依師長年亦念頃妙法轉瞬
父以悲眼還觀照一心
聞名亦破輪迴獄顏亦生解耦
僅聽師語已入道一心
幸見怙主諸有緣輪迴
業已抵達大樂洲一心
師尊化,今生安樂
究竟大樂洲中樂一心
此念恩祈禱伽士該等善哉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彭仁波切.jpg  

 

麥彭仁波切對初學者的教誨

 

對初學者的教誨

麥彭仁波切造

慈誠羅珠恭譯



嗚呼!

輪迴諸事無實義,無常浮動如電戲,

何時死亡無定日,必死縮短長計議。

修持上師之教言,靜處抉擇心本性。

心如閃電似風雲,思維一切眾念染,

詳加觀察無基根,有如陽焰本性空,

空而現乎現而空,自心原狀自然住,

若修穩固見心性於師及信得加呀,

積資淨障生悟心,故當鏁精勤而修持。



應個別初學者“需修行教誨”之請求,

麥彭巴撰此學處願吉祥!善哉!善哉!

 

 

 

 

 



《麥彭仁波切對初學者的教悔》,是一個非常實際的修法。它屬於顯宗修法,不需要密宗灌頂等要求,任何人只要有信心,都可以修。

那麼,初學者與非初學者的界線是什麼呢?所謂的初學者,就是像我們這樣剛剛學佛,還沒有什麼修證的人。而非初學者,就是不依靠任何藥物等外在力量,僅僅通過自己的修證,也能將普通人喝了立即會死掉的劇毒喝下,而沒有一點影響的人。

所以,大家不要認為自己肯定不是初學者,因為自己已經學佛兩三年了。如前所述,只有具有化解毒性能力的人,才算是超越了初學者的行列,大家自行對照,就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什麼人了。

本論可分為前行與正行兩個方面:

一、前行

1
、輪迴無義

嗚呼!

輪迴諸事無實義,無常浮動如電戲,

麥彭仁波切告訴我們:嚴格地說,任何世間的名利等等,除了能為我們提供生存的能量以外,沒有更多的意義。不但沒有意義,而且還像閃電一樣無常,像戲劇一樣無實。

雖然古人也說“人生如戲”,其它人也道聽途說地跟著照搬,但人生為何像是一場戲,他們卻說不出所以然,其實大家還是覺得戲和人生不一樣——人生是很實在的,戲曲卻是虛無縹緲的杜撰。

大家都了解,世俗人除了追求金錢、地位、名聲等等以外,沒有其它的理想,所謂的崇高理想、偉大理想,也就是這些。因為外在的誘惑力相當大,單憑自己的能力,是很難抵擋的,所以,世間凡夫都在這些方面投入了珍貴的生命與時間。只要發現別人有而自己沒有,心裡就不是滋味,然後就在互相攀比的心態中,拼命地牟取暴利、爭權奪利等等。

但佛卻認為,世間的名利等等都不值得那麼投入,我們應該重新建立生存目標或人生目標。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提升、淨化自己。

一些有錢、有勢、有名的成功人士也私下告訴我們:他們在眾人聚集的熱鬧場合受到別人追捧的時候,會有與眾不同、高高在上的感覺,但真正回到家靜下來以後,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雖然有一點身外之物,但身外之物隨時都可能離開,那時自己也跟常人一模一樣了。但即便如此,自己還是不能擺脫名利的誘惑。

為什麼我們會有如此觀念?這與我們的教育和成長環境有很大關係。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同事、家人、朋友給我們灌輸的,都是這樣的觀念——要掙很多錢,發展自己的事業,讓自己成為社會上的紅人,別人羨慕、自己得意— —因為身邊的人都這樣想,所以想轉變也非常不容易。

如今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但我們自身卻沒有升級,不但沒有升級,還一年比一年衰老,一年比一年接近死亡。人體氣脈明點的結構、能量,都一年不如一年。

比如說,我們現在的身體,會時常遭到病魔、衰老與死亡的侵襲。一旦死亡,當我們的意識離開肉體以後,身體在幾個小時內就會腐爛變質,最後我們的身體就會在地球上消失、毀滅。但通過密宗的一些修法,就可以把我們的身體轉變為金剛身。

什麼是金剛身呢?

金剛是不變化、不摧毀、不分離、不虛幻等等的意思。

對身體而言,金剛身是佛智的載體,就像我們的肉體是意識等等的載體一樣。

從精神的角度而言,我們現在的精神非常不自由、不自在。外界的所有東西一直在擾亂它的平靜,一旦遇到外境,內心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

釋迦牟尼佛發現,在凡夫的肉體和精神當中,可以提取佛的智慧,可以體驗出佛的金剛身。通過修行,就能體驗到佛陀永久不變的智慧。

世間凡夫之所以在輪迴中流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明白這些道理,所以會棄本趨末,追求外在的聲光形色。

當然,雖然佛陀知道輪迴毫無意義,但他也不會要求我們立即完全脫離外在物質生活,這是欲界眾生不可能做到的。欲界眾生必須藉助於外界的條件——飲食、氧氣等等——才能生存。

佛的意思是說,外在的物質,只能作為生存的條件而不是生存的目標。

雖然每個人、每個團體都需要製定這一世的長遠發展計劃,但這些計劃不但對我們沒有真正的利益,而且還有可能是欺騙自己的一個遊戲。欺騙的結果,就是剝奪了我們自己畢生的自由和時間。

 

2、壽命無常

何時死亡無定日,必死縮短長計議。

每個人必須得面臨死亡,而何時何地死亡也不一定,死亡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人的生命非常短暫,所以不要作過度長遠的打算。

其實,死亡並不是所有的結束和終點,而是生命的轉折點。生命當中有無數個階段,死亡只是結束了其中的一段短短的旅途,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該怎樣走呢?很多人就沒有任何準備了,因為以前我們所有的想法和作法,都只是為了前面短短的旅途著想,其它長遠的路我們根本沒有考慮,這可謂是真正的失敗!

佛陀認為,真正的明智之舉,是把下一世,再下一世的生命旅途,納入自己的長遠計劃當中,至於現世的生活,就不要過度執著,要知足少欲地生活。

少欲知足是什麼意思呢?不是說所有人通通都要到山洞裡去,像米拉日巴那樣吃粗糲的飲食,穿破舊的衣衫。只要不過分地浪費自己的精力、生命,能夠在比較平穩的生活水平上簡單、樸素地生存。既不用太窮苦,也不要太​​奢侈。不走極端,就是理想的生活。

首先,不過分奢侈浪費不僅對本人的修行解脫有幫助,對整個社會也是一種奉獻。世人皆知,現在全球所謂的發展經濟,大多是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的,人的慾望、需求越多,能源的開發與消耗就越大。知足少欲可以避免開發過多的能源,從而減輕對大自然的破壞。

其次,不刻意節儉,強行去過太苦的生活,也可以避免在修行過程中產生煩惱。

佛陀規定,即使是出家人,只要心裡沒有貪欲心,不認為身外之物是了不起的東西,若能以前世的福報及種種因緣,不需要努力奮鬥,自然而然就能享有五百間像五星級賓館那樣豪華的樓房,也可以隨意享用,不是必須要住在破破爛爛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相對在家佛教徒來說,佛陀對出家人的要求已經是最嚴格的了,既然出家人都可以享受如此待遇,在家人過好一點的生活就更沒有問題了。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華智仁波切去拜訪一位上師時,在上師家裡看到很多東西。

華智仁波切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卻在嘀咕:雖然上師是一個少欲知足的人,但他家裡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那位上師了知到華智仁波切的想法,便切中要害地說道:雖然你認為我不是少欲知足的人,但實話告訴你,我對所有這些東西的執著,也沒有你對你那個木碗的執著強烈。

很多人知道,華智仁波切有一個根本上師留給他的木碗,他非常執著這個碗。

話說回來,除了極少數前世積累了極大福報的人以外,一般的在家人並不具備不勞而獲,無需勤作自然而然就可以正常生存的條件,所以佛陀允許我們適當地投入,適當地努力。

但如果滿腦子都是錢,認為只要有錢什麼都解決了,至於倫理道德、因果取捨、親情良心都是毫無價值的東西,那就是大錯特錯的價值觀!

我學習佛學已經二十多年了,物理學、天文學、西方哲學方面的著作我也看過,並與有些物理學家進行過討論、交流,最後我得出結論:只有釋迦牟尼佛的理論,才是唯一的絕對真理。這不是因為我是佛教徒,就自我吹噓、自賣自誇,本來也沒有任何人強迫我一定要跟著佛陀學。如果用尖銳的理論來推測,可以發現佛教見解、行為、修法等方面一系列的漏洞,我也不會盲目地相信、誇耀佛法。然而,在學佛以後,我不但沒有找到佛教的瑕疵,而且還從中獲得了真正的智慧,知道唯有佛法才是能全面地解釋世界和人生的學說,所以才希望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

事實的確如此,雖然其它學科,比如哲學、科學等等裡面,也有很多真理,但誰也不能稱之為絕對的終極真理,也不能對其全盤接受。科學家們自己也承認,科學一直都處於發展過程當中,目前還不是絕對的巔峰。

而釋迦牟尼佛卻已經抵達了人類智慧的巔峰,他以高瞻遠矚、卓爾不凡的視角洞徹了宇宙、輪迴的本來面目,並總結、歸納出自己的經歷,然後從一個過來人的角度告訴我們,一個凡夫怎樣才能把自己提升到佛的境界,很多人在聆聽了佛陀的教誨後,沿著佛陀指引的方嚮往前走,也同樣獲得了佛的智慧,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是誰也無可否認的。

除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以外,在整個世界東西方的文化中,都沒有一個能夠徹底升級自己的教育和方法。我認為,釋迦牟尼佛的理念的確是跨世紀的思想。不僅目前如此,再過一百年左右,人類更會發覺到,佛陀所倡導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理想的標準生活方式。

雖然在整個生命當中,人類顯得比較有智慧的,但迄今為止,卻沒有人能給自己找到一個準確的定位,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在精神升級以後,它又可以變成怎樣的。科學家最多能知道一些物質方面的知識,能創造一些新的物質生活條件而已。

有人認為:佛教是迷信、是教條。

判斷任何一件事情,讚揚也好,誹謗也好,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的證據。如果根本不去研究,不加思維,只是信口雌黃“這個是迷信”、“那個是迷信”,實際上他自己已經是迷信了。

世間人就是這樣——提升自己的身外之物,大家不覺得是迷信,而認為是實實在在的技術和能力;對自己一竅不通的東西,卻不負責任地將其貶為迷信。這都是對佛法根本不作研究的門外漢的一派胡言!

有人認為:佛教很消極。

這也是根本不知道真正的佛教徒在幹什麼的淺薄表現。佛教徒有度化一切眾生的崇高目標,有乃至輪迴未空永無止盡的長遠規劃。世俗人即使再積極,也只不過是追求一世的名利而已,不可能考慮所有生命的幸福,更不可能為眾生的解脫而努力;世間人的目標再長遠,也充其量超不過幾十年的光陰,所以,佛教不僅不消極,而是非常地積極。

作為佛教徒,首先我們要建立正知正見,正知正見的來源,就是聞思。就像讀書是為了以後生活、工作的需要一樣,聞思的目的,也是為了修行,有聞、有思、才有修,聞、思、修不能分開。每一個學佛的人,都要懂得佛教的知識,這樣才有資格修行。

二、 正行

1
、見解

1)尋找見解的最佳方法

第一、依靠上師訣竅

修持上師之教言,

麥彭仁波切接著告訴我們說,我們的生命是非常有限的。在這樣一個有限的過程中,不要有無限的計劃。有限的生命不可能完成無限的計劃,故而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做適當的事情。

什麼是適當的事情呢?就是從現在起,要走上一條通往輪迴出口的安全之路。要踏上這條路,首先要恭聆上師教言,然後反复思維,在掌握熟練之後,再到靜處觀修。

第二、依靠靜處

靜處抉擇心本性。

所謂的靜處,是指具備修行環境與條件的地方。從嚴格意義上說,最好的靜處,就是除了自己以外沒有任何人,就像米拉日巴當年修行的環境那樣的地方。如果暫時找不到,不太適應或沒有條件去這樣的環境,就要找相對安靜,對修行沒有太多人為與非人為阻礙的環境,在比較自然、安全的氛圍中,去掌握、追究心靈或意識的秘密。

為什麼要追究心的秘密呢?因為第一推動力不是上帝,不是萬能神,而是我們的心。

心是萬物的創造者、控制者和毀滅者。佛教徒沒有必要去爭論外界是唯心還是唯物,因為我們認為,萬事萬物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質,而是一種幻覺,這種幻覺的源頭不是哲學,不是科學,不是宗教,就是我們自己的心。外境本身就是不存在的東西,我們沒有必要頑固地執著外境,把不存在的東西當作存在的,然後去分析這是物質還是精神。

在中觀裡,會讓我們全方位地觀察空性,哪怕是小小的一朵花,也要在上面進行思維觀察,將粗大的物質細分,直至分解到最後的能量,並感覺到空性。其實這都是不需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觀察房子是不是空性,車子是不是空性,宇宙、山河大地空不空,因為這些都是我們的心創造的。我們只需回頭追究心,心的秘密一旦掌握好了,一切都解決了,這是大乘佛法的訣竅。

2)何謂見解

心的狀態有兩個層面:

第一、心的現象

心如閃電似風雲,思維一切眾念染,

心的現像有如電、如風、如云三個比喻,經常思維一切外境,各種各樣的雜念染污著我們的意識。

為什麼像閃電呢?眾所皆知,打雷閃電的時候,大地一下子被照得如同白晝,但這個時間非常短暫,一下就過去了。同樣,我們的心也是這樣剎那變換的。比如說,當心裡冒出一個我要升官發財的念頭以後,如果不去觀察,覺得它會持續很久,但如果在感覺到這個念頭的當下,立即回頭去看這個念頭,既不打擊它也不培養牠,那樣就會發​​現,每個念頭都像閃電一樣,突然間冒出來,轉瞬間又消失無踪,任何念頭都是剎那興亡、自生自滅的。

噶舉派的大手印裡面也有這樣的修法,就是觀察自己在想什麼。當產生另一個念頭的時候,也同樣去觀察它。不放過任何一個念頭,把每一個念頭都記錄下來。

很多人以為,這就是證悟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不是證悟空性,而只是發現自然規律的現象而已,就像我們的眼睛能看到閃電幾秒鐘就消失了,也不能表示我們的眼睛證悟空性了一樣。

為什麼說心像風呢?雖然詳細深究可以知道,風也有顏色和重量,但從簡單而表面的視角而言,我們只能由身體的觸受感覺到微風拂面或狂風刺骨,耳朵聽見風聲的呼嘯,但在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肉眼卻看不見清亮透明的風。同樣,我們心裡時時刻刻都有很多煩惱、智慧等等,但真正回頭去看,究竟煩惱是什麼樣的東西,卻是誰也辦不到的。

為什麼說心像雲呢?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看見,雲都是一朵一朵的。坐在飛機上,可以有身在雲端的感覺;在比較高的山上,也能感覺到雲朵從自己身邊飄過。雲可以形成山、河、大地、動物、建築等各種各樣的形狀,但實際上雲既不是山、不是河,也不是動物和建築。

另外,在晴朗、明淨的天空中,烏雲會突然產生,一會兒滿天都是烏雲,然後馬上打雷、下雨等等,過了一會兒,又一下子云開霧散,烏雲全都消失了。雲去哪裡了?是不是去到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了?不是。雲就是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無緣無故地消失了。

還有很多比喻可以描述心的狀態,但這三個比喻比較有代表性。

從小到大,我們從來沒有觀察過自己的念頭到底是什麼樣的。從小學到大學,所有老師傳授給我們的,都是怎麼掌握先進技術,怎麼改造外面的世界,怎麼征服大自然等等,沒有一個老師會叫我們回頭看自己的念頭,從而提升自己、認識自己。

儘管現代科技十分發達,通過全球定位系統,可以為全球任何一個經緯度上的城市定位,但我們能不能給自己定位呢?不行。不要說普通人,即使是科學家、哲學家也無能為力。

十九世紀或更早一點的時候,有些人以為可以給精神下定義了。有人說:用硬物擊打大腦,會頭腦眩暈、眼冒金星等等,所以意識就是大腦的產物,大腦的活動就是精神。還有一些人也許認為:當某些人恐懼或傷心時,心臟會發痛,所以精神是心臟的產物。

這些現像只能證明,精神與大腦、心臟有相當大的關係,但誰也不能就此斷定,意識是大腦或心臟的產物。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達,連科學家當中的一部分人都不贊同以前的說法了。雖然不是所有科學家都認為精神不是大腦的產物,目前的主流思想還沒有改變,但包括在神經生物科學上得過諾貝爾獎的著名人士的觀點,也與以往的觀念大相徑庭了。

在精神的問題上,有史以來的很多學者、專家、神學家都被迷惑了,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誰都拿不出一個能說服人的定義,所以很多人都說精神不存在。

那麼精神在哪裡呢?這個問題只有佛教能夠回答。我們的心像風一樣,是無形無色的,它既不在大腦裡面,也不在心臟裡面。

我認為,世上最偉大的神經科學家,就是釋迦牟尼佛,因為密宗已經將心的狀態講得非常清楚了。直到現在,密宗描述意識的很多內容,醫學界也沒有發現。但對修行人而言,它的確是存在的。我們暫時不需要了解那麼多,我們目前的課程,就是要給精神一個定義。

大家不能考慮得太複雜了,而是要簡單、純樸一點,認真地看看心的狀態是怎樣的。

第二、心的本性。

詳加觀察無基根,有如陽焰本性空,

空而現乎現而空。

在根本不觀察的時候,我們從來不知道心是什麼樣的東西。稍加觀察以後,我們會找到意識像風、像雲、像閃電等等的答案,但現在需要進一步詳細觀察,心的本性究竟是怎樣的呢?

雖然就佛教理論而言,萬事萬物都是空性,心的本性也應該是空性。但我們首先不能輕易下定義,強迫自己必須按照釋迦牟尼佛說的去想。

那該怎樣思維呢?在這個時候,我們不管佛陀怎麼說,就是要自己去看個清楚,真正地了解一下心是什麼樣的。

如果想從宏觀的層面向普通人證明,包括宇宙當中的所有星球在內的萬事萬物都是心創造的,就很難令人信服,但在我們自己的小世界、小宇宙裡面,自己開心不開心,與人關係融洽不融洽,都是跟心有密切關係的。意識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我們,幸福、痛苦、和諧、矛盾等等都是它的作用,它一直都躲藏在後台,操縱著我們的生活和思維。今天,我們一定要看清楚這個幕後策劃者的本來面目。

觀察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加行修法全部修完以後,修一遍上師瑜伽修法,最後觀想上師融入自心;或者將上師、佛菩薩觀想在自己前面,並祈請上師三寶加持自己能證悟空性,找到心的本性。祈請之後,就讓心靜下來。

然後思維:所有事物都是在一秒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短暫時間中不斷地生生滅滅。在捨去前面的狀態,重新變成另一個狀態的時候,我們能找到過去的狀態嗎?決不可能。不但是心,包括外面的建築物等等,都只能留下一個過去的影像,以前的事物不可能重現。

有些人認為,愛因斯坦曾說過,物質到達超光速的時候,可以回到過去。其實這是錯誤的想法。任何一個物質都是這樣,過去的已經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它再也不會回來,即使我們可以看到返老還童、時光倒流的景象,但那也只是產生了一個新的類似於過去的東西,而不會是真正的重返過去。這就是“過去心不可得”最簡單、最低層的解釋。

然後,在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叫做現在的東西。就當下的這一秒鐘來說,也可以切割成無數個過去與未來的片段,但我們就是不可能找到一個現在。這就是“現在心不可得”。

那麼,未來是不是像演員躲在幕布後面,帷幕一拉開,就出現在舞台上一樣,躲在一個地方,等機緣成熟的時候冒出來呢?絕不是這樣。既然是未來,就沒有產生,所以也不可能存在,這叫“未來心不可得”。

精神的存在不需要空間,它哪裡都可以生存,和空間沒有太大的關係,但精神與時間卻有一定的關係。當心裡閃現出一秒鐘的“我要去掙錢”的念頭時,我們可以把這一秒鐘分解。在元素週期表裡面,第109號元素是“短命”的元素,它只會存在五千分之一秒,便馬上分解了。我們可以把一秒的時間分成五千、五萬、五十萬或五百萬分之一……,最後會發現,時間在一再分解之後,會變得不復存在。大家想想,這樣分下去,最終精神真的會變成什麼樣呢?我們的意識又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呢?

在微觀世界,物理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證據。以前很多人認為,科學發達了,佛法就會崩潰,但事實證明,我們不但不需要顧慮科學的發展,反而非常感謝推動科學進步的科學家們。如果沒有愛因斯坦、波爾、普朗特、海森堡等物理學家們給我們提供很好的科學證據來證明空性,即使佛法有一系列的全套理論,也沒有以科學理論來說服現代人那麼容易。如今,我們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佛教理論,任何人都沒話可說。科學發達以後,給佛教帶來了非常好的便利,至少我這樣認為,也衷心地感謝這些功勳卓著的科學家們。

我曾遇到過一個美國教授,是在某大學裡教藏傳佛教的,他說:他給學生講唯識宗,學生聽不明白的時候,他就問學生,你們知不知道海森堡的理論呢?當學生回答說知道以後,他就說,唯識宗所講的,就是海森堡量子力學裡講的,這樣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並接受了。

我們當然不能把海森堡的量子物理和唯識宗劃等號,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只有利用現代科學,才可以讓現代人理解佛教,利用科學的力量,就能更好地弘揚佛法。無論科學也好,佛法也好,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學過物理或喜歡閱讀西方科普讀物的人知道,任何物質最終都可以分解成能量。能量已經與通常意義上的物質概念完全不一樣了,它沒有什麼固體的質礙,既然如此,那我們的肉體又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呢?

雖然在西方哲學裡有一個無限小的說法,但這也是一種數學上的錯誤觀念。因為它是一個脫離了客觀存在而無限膨脹的假設而已。我們以前講過,比如,重量有一公斤、十公斤的差別,就是因為其中的原子或更小的粒子數量有差異。這就說明,粒子不可能無限分小。雖然我們的思維可以將物質與時間無限細分,但這只是不符合實際的一種假設而已。

既然空間和時間都不能容納我們的肉體和意識,那麼,整個宇宙當中還有什麼讓我們存在的一席之地呢?這樣去思維的時候,就會深深地體會到,原來一切都像海市蜃樓一樣,只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幻覺。

再比如,從遠處用肉眼看電視屏幕上的圖像,就是完整而清晰的,但如果用放大鏡去看,就變成了無數個紅、綠、白點等等,而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圖像,如果再分析,最後就是一些長長短短的波,也沒有什麼紅色或黃色了,所以,熒光屏上的圖案也是建立在錯誤幻覺的基礎之上的。

想在人類活動的空間中,找到一個絕對的真相,結果會發現,越是靠近真相,越是連我們自己的定義也確定不下來。

大家好好想想,我們的精神基礎是什麼?它存在還是不存在?如果說精神不存在,那我們的教育就沒有存在價值了。比如說,如果精神真的是大腦的化學反應,那罪犯就不用關到監獄裡去接受改造,而只需在大腦裡換一個化學元素就萬事大吉,就像有毛病而沒有意識的汽車出問題時不必關在監獄裡,而只需拿到修理廠更換零件一樣。這就說明,人是有精神的,而汽車沒有。如果精神存在,那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我們凡夫就是在這樣一個模糊的概念當中誕生、生存並死亡的,但我們現在不能這樣糊塗下去了。

我們可以沒有錢,但不能沒有智慧,寧可當窮人也不能當愚蠢的人。什麼叫愚蠢的人?沒有讀書的人是愚蠢的人嗎?讀過書的不一定有智慧,讀過書的人當中也有很多做蠢事的,現在很多高科技犯罪就是不可否認的實例。六祖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但誰也不會懷疑他是不是智者。所謂的愚蠢,就是對自己沒有一個定義,沒有一個準確認識。

2、修行

(1)修行的具體方法

自心原狀自然住。

如果前面的分析和觀察比較深入和透徹,就能深深體會到——心的本性是空性,是什麼也不存在的。

當深深體會到心本來是空性時,就不用去想其它的東西,而是在這個原始狀態中很自然地靜下來——什麼也不想,一切都融入到虛空當中,身體也很自然地放鬆,一動不動。如果能對空性有比較好的體會,就可以說對空性有一個初步的理解了。

如果觀察了,但還是模模糊糊的,對空性沒有明顯的體會,就從頭再觀察,一次不行,兩次、三次……反复地觀察,直到生起空性感覺為止。

光是心靜下來有沒有用呢?沒有用!有一個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七、八十年前,色達出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大圓滿上師,他的弟子們也非常偉大。在動亂年代,他的弟子也顯得與眾不同,表現出修行人不畏千錘百煉的高尚風範,可見他們的上師是多麼的了不起。

當時有一個人經常修禪定,在修了很多年以後,當他吃東西、走路的時候,也會一不小心進入一個狀態——就像電腦死機了一樣,在這個狀態下一動不動,甚至持續一、兩天都沒有問題,但卻始終沒有證悟空性的感受。

上師知道這個人修法出問題了,就天天派遣寺院的小喇嘛故意去逗他——拍他的頭頂,大聲地吼叫,就是不讓他靜下來,還找了四個人負責監督,保證這個人在三年內不打座,並要求修禪者在三年中念一億遍觀音心咒“嗡嘛呢叭美吽”。其間,上師還經常把這個人和其他人叫到身邊陪自己下藏棋,以防止他進入禪定狀態。

由此可以證明,僅僅是能靜下來,也會變成證悟空性的阻礙。

證悟空性的智慧與心平靜下來相結合,是最理想的修法。證悟空性的境界能持續很久,就是止觀雙運——寂止與勝觀雙運,這是非常好的境界。其中最關鍵的不是寂止,而是勝觀——證悟空性。那個人就是缺少了最關鍵的因素,所以即使他的心非常平穩——很長時間沒有任何念頭——都沒有用。

早期很多居士很愛說一些神神秘秘的經歷——我昨天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啊,我修行時前面發了一個什麼光啊,故而導致很多外界人士也認為佛教就是這些。

有一個光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你可以因此而解脫了嗎?這和外道已經沒有差別了!一些氣功的書我也看過,裡面就講某某氣功大師坐飛機來的時候,一團光圍繞著飛機,一直飄到機場……如果我們也這麼說,那佛教就變質、變味了。神通不能證明什麼,可能只是一種幻覺,都沒有什麼用處。

藏地有過這樣的故事:有幾位修行人一起閉關修行,其中一個人莫明其妙地出現了一種神通,當他靜座時,今天山下哪個人要來山上了,背了什麼樣的包,包裡裝了什麼樣的東西——酸奶、糌粑還是肉,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也經常給上師匯報。

有一天,上師把他叫到身邊,冷不丁地把自己的念珠掛到他的脖子上,兩、三天以後,神通就沒有了。

修行就要修正規的修法,最主要的,就是要證悟空性。如果沒有證悟空性,單單心靜下來,是跟解脫沒有關係的;反之,如果證悟了空性,但心卻靜不下來,證悟空性的境界就不能持續,一會兒就冒出一個其它的念頭,證悟的境界就很容易被中斷。

(2)修行的結果

若修穩固見心性。

居士的信心是比較好的,只是有些不夠穩定,比較盲目。如果有了很好的信心,又修金剛薩垛懺悔了罪過,修曼茶羅等積累了資糧,在有點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下一點功夫,初步了解空性並不難。如果信心很強烈,就有可能突然頓悟。這樣的證悟,已經和密宗的證悟非常接近。但要讓它發展、成長,就要觀待自己的見解與精進程度了。

個別修行人是這樣的,沒有證悟的時候,非常渴望,天天都想著怎樣證悟,如果能證悟空性,那是多麼幸福啊!所以都非常努力。一旦證悟以後,一下子都好像大功告成了一樣,全都鬆懈下來,再也沒有進步了。所以我想,讓證悟的境界成長、進步、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以為,證悟了就是成佛了。其實,證悟離成佛還很遠很遠。只是在初步證悟以後,一般的煩惱可以自己解決,但這個智慧的能力畢竟很差,當遇到強力干涉、騷擾的時候,我們就無法自製了。證悟空性的智慧是需要培養、成長的,等它慢慢增強之後,一切問題才可以迎刃而解。

3、行為

積累證悟的兩大因素:

(1)增強信心

於師強信得加持。

麥彭仁波切在這裡也說,在證悟以後,也要加強對上師的信心,經常修上師瑜珈。

密宗,特別是大圓滿的證悟,不在於聰明不聰明等其它因素,而在於上師的加持。要得到上師的加持,就需要信心,沒有信心是得不到加持的。

(2)積資淨障

積資淨障生悟心。

修上師瑜伽的同時,要修曼茶羅、放生等積累資糧,並修金剛薩垛懺悔罪障。那樣沒有證悟的一定會證悟;證悟了的人,境界也一定會越來越明顯、清晰。

故當精勤而修持。

大家不要認為,大圓滿有很多了不起的方法,自己不修也可以證悟、成佛,其實,如果對空性一點體會都沒有,大圓滿恐怕是沒有希望了;反之,要是能有一些空性的體會,並勵力讓它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推測,大圓滿的境界也終究會來臨。因此,希望大家能精進修持。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求陀羅尼.jpg

 

 

 

 

隨求大陀羅尼.jpg

經云:

若才聞此陀羅尼者。所有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若能讀誦受持在心。當知是人即是金剛堅固之身。
火不能燒刀不能害。毒不能中。
---------------------------------------------------------
依法書寫此陀羅尼。入在於篋安頭髻中。
以此大隨求陀羅尼。護身被甲即往入陣。
王獨共戰四兵降伏來歸梵施。
大梵當知此大隨求無能勝陀羅尼。是一切如來心印之所加持。
有大神驗汝當受持當知此陀羅尼等同諸佛。
---------------------------------------------------------
於後末法之時。短命薄福無福不修福者。
如斯有情作利益故。大梵此大隨求陀羅尼。
依法書寫繫於臂上。及在頸下。
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之所加持。當知是人等同一切如來身。
當知是人是金剛堅固之身。
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藏身。
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眼。
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熾盛光明身。
當知是人是不壞甲冑。當知是人能摧一切怨敵。
當知是人能燒一切罪障。
當知是人能淨地獄趣。

大梵云何得知。曾有苾芻心懷淨信。如來制戒有所違犯不與取。
現前僧物僧祇眾物四方僧物將入已用。後遇重病受大苦惱。
時彼苾芻無救濟者。作大叫聲。則於其處有一婆羅門優婆塞。
聞其叫聲即往詣彼病苾芻所。起大悲愍。

即為書此隨求大明王陀羅尼。繫於頸下。苦惱皆息。便即命終生無間獄。
其苾芻屍殯在塔中。其陀羅尼帶於身上。
因其苾芻才入地獄。諸受罪者所有苦痛。
悉得停息鹹皆安樂。阿鼻地獄所有猛火。
由此陀羅尼威德力故悉皆消滅。

大隨求陀羅尼心咒:「嗡、跛囉跛囉、三跛囉三跛囉、印捺哩利也、尾成達尼、吽吽、嚕嚕、左隸、梭哈」。

 

 

佩帶大隨求陀羅尼的功德 一: 

 

爾時婆伽梵說此「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隨求大陀羅尼」已。告大梵等言。大梵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才聞此陀羅尼者。所有一切罪障悉皆消滅。若能讀誦受持在心。當知是人即是金剛堅固之身。火不能燒刀不能害。毒不能中。大梵雲何得知火不能燒。于迦毗羅大城。羅睺羅童子在母胎時。其母釋種女耶輸陀羅。被擲火坑。於是羅睺羅在母胎中。憶念此陀羅尼。其大火坑便自清冷。尋即變成蓮華之池。何以故此陀羅尼是一切如來加持力故。大梵當知以是因緣火不能燒。複次大梵毒不能害者。如善游城豐才長者子。持誦世天所說密言。以持明力故。鉤召德叉迦龍王。忘不結界護身。其龍嗔怒齧損。是人受大苦痛命將欲絕。多有諸持明者無能救濟。於其城中有一優婆夷。名曰無垢清淨。常誦持此隨求大明陀羅尼。其優婆夷大悲成就。起悲湣心往詣其所。以此陀羅尼加持。才經一遍。其毒消滅平復如故。時長者子于無垢清淨所。受此陀羅尼。憶念在心。大梵當知毒不能害 

 

佩帶大隨求陀羅尼的功德 之二: 

複次大梵筏羅捺斯城有王。名曰梵施。時鄰國王有大威力。起四種兵來罰梵施。梵施輔佐白大王言。大王今被他敵奪王城邑。王當令我作何謀計卻彼怨敵。是時梵施告群臣言。汝等今者勿生匆遽。我有隨求大明王陀羅尼。由此陀羅尼威力。能摧他敵令如灰燼。時諸群臣即便稽首。白言大王我等臣下曾所未聞。王複告言汝等今者即見效驗。其時梵施即以香水沐浴著新淨衣。依法書寫此陀羅尼。入在於篋安頭髻中。以此大隨求陀羅尼。護身被甲即往入陣。王獨共戰四兵降伏來歸梵施。大梵當知此大隨求無能勝陀羅尼。是一切如來心印之所加持。有大神驗。汝當受持當知此陀羅尼等同諸佛。于後末法之時。短命薄福無福不修福者。如斯有情作利益故。大梵此大隨求陀羅尼。依法書寫系於臂上。及在頸下。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之所加持。當知是人等同一切如來身。當知是人是金剛堅固之身。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藏身。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眼。當知是人是一切如來熾盛光明身。當知是人是不壞甲胄。當知是人能摧一切怨敵。當知是人能燒一切罪障。當知是人能淨地獄趣。大梵雲何得知。曾有苾芻心懷淨信。如來制戒有所違犯不與取。現前僧物僧祇眾物四方僧物將入已用。後遇重病受大苦惱。時彼苾芻無救濟者。作大叫聲。則於其處有一婆羅門優婆塞。聞其叫聲即往詣彼病苾芻所。起大悲湣。即為書此隨求大明王陀羅尼。系於頸下。苦惱皆息。便即命終生無間獄。其苾芻屍殯在塔中。其陀羅尼帶於身上。因其苾芻才入地獄。諸受罪者所有苦痛。悉得停息咸皆安樂。阿鼻地獄所有猛火。由此陀羅尼威德力故悉皆消滅。 

 

佩帶大隨求陀羅尼的功德 之三: 

大梵當知此陀羅尼有大威力。汝當受持書寫讀誦依法佩帶。常得遠離一切苦惱一切惡趣。不被電雹傷害雲何得知。大梵於形愚末壇城。有一長者名尾麼羅商佉。其家巨富庫藏盈溢。金銀充滿多饒財穀。於是長者身作商主。乘大船舶入海采寶。于大海中遇低彌魚欲壞其船。海中龍王複生嗔怒。起大雷震哮吼掣電雨金剛雹。時諸商人見此雷雹。各懷憂惱生大恐怖。叫呼求救無救濟者。時眾商人前詣商主。悲聲號哭白商主言。仁者當設何計救護我等令離憂怖。
爾時商主其心無畏。志性堅固有大智慧。見諸商人恐怖逼迫。而告之言。汝等商人勿怖勿怖生勇健心。我令汝等免斯怖畏。其諸商人心生勇健。複作是言。大商主唯願速說除災難法。令我等命皆得存濟。於是商主即告商人言。我有大明王名隨求陀羅尼。能降伏諸難調者有大神通。令汝解脫如此憂惱。即便書寫此隨求陀羅尼。安幢刹上(船舶上檣幹是)其低彌魚應時即見此船。光明赫奕如熾盛火。由此陀羅尼大威力智火。燒低彌魚即便鎖融。彼諸龍等見是相已。悉起慈心。從空而下廣作供養。令此船舶直至寶洲。大梵此皆大智大明大隨求。以一切如來神力之所加持。是故名為大明王。若有書寫此陀羅尼安於幢刹。能息一切惡風雹雨非時寒熱雷電霹靂。能息一切諸天鬥諍言訟。能除一切蚊虻蝗蟲及諸余類食苗稼者。悉當退散。一切應言利王爪者不能為害。一切苗稼花果藥草悉皆增長其味香美柔軟潤滑。若其國內旱澇不調。由此陀羅尼威力。龍王歡喜雨澤及時

 

佩帶大隨求陀羅尼的功德 之四:

複次大梵。若有流布此大隨求陀羅尼之處。是諸有情既知是已。當以上妙香花幢蓋種種供養。應以殊勝繒彩。纏裹經夾安於塔中。或置幢刹。以種種音樂歌詠讚歎。旋繞供養虔誠禮拜。彼等有情心所思惟。所希求願皆得滿足。若能依法書寫。身上帶持所求皆得。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懷胎安隱漸增圓滿產生安樂。
大梵雲何得知。往昔曾于摩伽陀國。有王名施願手。以何因緣名施願手。其王初生之時。即展其手執母奶嗍奶足已。由手觸母奶。是其母奶變為金色。母奶增長自然流出。若有眾人來乞求者。王舒右手有淨信佛菩薩諸天。傾寫種種諸妙珍寶。入王手中施求乞者。隨其所須皆得滿足。一切悉得安樂成就。以是因緣名施願手。其王為求子故。供養諸佛及諸塔廟。求子不得。王持齋戒廣設無遮施會。大作福業護持三寶。修理未來破壞寺舍故。置一庫藏。何以故大梵我念過去。於此摩伽陀國境俱屍那城大力士聚落多如來教法中。有一長者名曰法慧。于一切眾生起大悲心。為諸有情說此大隨求陀羅尼法要。

當彼之時于長者家有一貧人。聞此妙法告長者子言。長者子我于汝家中作務常樂聽法。我當供養此法。彼貧匱人于長者家營事。複供養法。于過後時其長者子與一金錢。其人得已發菩提心。為拔濟眾生故。以此福回施一切有情。所得金錢便將供養此大隨求陀羅尼。作是願言。以此舍施之福。願一切有情斷其貧匱之業。由此因緣其舍施福無有盡期。如是多種福因緣故。供養諸佛菩薩。由此福業。淨居天子現于夢中而告王言。大王今可依法書寫此隨求陀羅尼令 國大 夫人齋戒帶持。即有子息。其王覺已。召占相人及有智婆羅門眾。擇吉宿曜直日。依法齋戒書寫此陀羅尼。令夫人帶于頸下。複更供養窣睹波塔諸佛菩薩。廣行舍施。應時有胎。日月滿足產生一子。色相具足端嚴殊勝見者歡喜。大梵當知此是無能勝無礙大隨求寶印心大明王陀羅尼威力故。一切如來之所供養。所求願者皆得稱心
複次大梵。其天帝釋共阿蘇羅鬥戰之時。帝釋常以此陀羅尼。置於頂髻珠中帶持。帝釋天眾不被傷損。而常得勝安隱還宮。初發心菩薩乃至究竟地菩薩。帶持能離種種障難魔業故。若有人帶此陀羅尼。一切如來之所加持。一切菩薩之所護念。一切人天國王王子大臣婆羅門長者。常恒恭敬禮拜承事。一切天龍阿蘇羅檗路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供養彼帶持者。彼等天龍八部皆言。彼人是大丈夫。如來複言彼善男子善女人。能摧一切魔障。離一切疾病。離一切災橫。除一切憂惱。恒為一切天龍之所守護


出自《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
 

 

 

 

aa.jpg

著名的《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是釋迦牟尼佛在大金剛須彌盧峰樓閣為一切眾生所說,弟子阿難如實聽聞而流傳。 唐朝時,流傳到中國,由著名的不空三藏法師所翻譯。

大隨求就是一切所求都如願的意思。 陀羅尼中,有兩句子是一切所求都如願的意思,這在其他的咒語中是罕見的。 也從中知道大隨求的願求威力。一切所求包括了世間(財富,健康,長壽)及出世間(求生淨土,成佛)的願求。
1.
財富:
「福力常具足,穀麥及財寶,悉皆得增長」(
No. 1153卷上)
一聞此大隨求大護陀羅尼,聞已,深心淨信恭敬書寫讀誦。生殷重心修習,為他廣演流布。現世得大富貴自在,」(No. 1153卷下)

2.健康:
「諸極惡重罪,若得纔聞此,隨求陀羅尼,一切罪消滅,安樂諸有情,解脫一切病。」(No. 1153卷上)

「定業不受報」(No. 1153卷上)

「種種疾大病,悉皆盡除滅。」(No. 1153卷下)

「或有非命患大疾者,皆得解脫,一切疾病皆得除滅,長患病者誦此真言,加持袈裟角拂彼病人便即除差。」(No. 1153卷下)
「彼人身中不生疾病,不被火毒刀杖蠱毒壓禱咒詛諸惡藥法之所損害,不被身痛頭痛,及諸瘧病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乃至七日,及癲癇病悉不能為患。」(No. 1153卷下)

根據「宋高僧傳」所記載,不空三藏法師曾用此大隨求為唐玄宗治病,並得唐玄宗的極度讚賞。

3.長壽:
「以此明加護,合死得解脫,若以黑索罥,將至爓魔宮,命複倍增壽,由書帶大護,若有壽盡者,七日後當死,纔書帶此明,無上大加護」(No. 1153卷下)

「若人壽命欲盡,誦此真言複得延命增壽,久久命存,常獲安樂,得大念持。」(No. 1153卷下)

4.求生淨土:
「由纔書此明,一切樂豐盛,安樂而舍壽,必生於善趣。欲生極樂國,持帶此明王,決定無疑惑。」(No. 1153卷下)
「若具足誦,一切重罪悉皆消滅,得無量福德。死必生極樂世界,雖作極重罪,不墮地獄。殺父母,殺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燒經像,穢伽藍,謗諸人,謗諸教,自是非他,如是作重罪,決定生極樂界,上品生。自蓮花中化生,更不受胎生。」(No. 1155

5.成佛:
「唯成佛近人先聽是真言,成佛遠人世世不聽是真言。」
「毘盧遮那如來,自法界智中,盡無數劫求得。由是名隨求即得真言。一切諸佛不得是真言不成佛,外道婆羅門得是真言成佛速。」 No. 1155

「能護愛樂供養佛菩薩聖眾之人。能護書寫受持讀誦聽聞大乘經典者,又能滿足修佛菩提者。」(No. 1153卷下)


大隨求的其他功效:大隨求的其他功效:
1.
成就一切真言法:也就是其他的密咒也因而成就,因為念此咒後,等於入一切壇。

「一切真言法,皆悉得成就,成入一切壇,得成三昧耶」
「若修密言時,此護最為勝,安樂修諸明,悉得無障礙,一切密言教,悉皆得成就,成入一切壇,速成三昧耶」

2.能摧滅難調的極惡重罪。
3.
鬥戰危險處,不被怨沮壞;他敵皆滅壞,終無怨敵怖畏。 4.壞滅諸魅鬼:猛惡吸精氣,常害有情類的魅鬼皆悉被滅除。

5.咒詛法無效,不被蠱毒中:別人作的黑法、降頭都被化解。
6.
水火、刀杖(戰爭)、雷電、霜雹和黑風惡暴雨等災難皆得解脫。

7.
所求願悉成:一切所希願,悉皆得如意。

8.若有女人懷胎,持此陀羅尼,都能使胎兒平安,生產安樂。

9. 出言令樂聞,所至獲恭敬:所說的話,別人都能樂意聽;所到的地方,都能得到別人的恭敬。

10.惡夢不能侵:都能得到深熟甜蜜的睡眠。

11.拔救亡者生天:凡是罪惡眾生,死墮地獄,只要把此咒系放在亡者頸下,隨屍帶於身上。 亡者所受的苦痛,悉得停息,地獄所有猛火,由於此陀羅尼威德力的關係,悉皆消滅。 罪障也隨著消滅,得生三十三天。

12.能息一切諸天鬥諍言訟:帶表著能息一切官司。

13.能除一切農作物的蟲害,一切苗稼,花果,藥草悉皆增長,其味香美柔軟潤滑。
14.
氣候旱燥不調,由此陀羅尼威力,龍王會歡喜下雨,及時福澤百姓。
15.
求子女: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16.能離種種障難魔業,能摧一切魔眾,能斷一切魔羅罥。
17.
能斷一切習氣。
18.
能令噁心眾生起大慈心。

19.能於一切處獲大供養,如佛大師兩足之尊。

20.日日誦持者,得大聰慧、大威力、大勤勇、大辯才成就。

21.當令精氣入身,增加威力,身心常得喜悅。

22. 若有傍生禽獸,耳根所聞,彼等悉皆於無上菩提永不退轉。

23.證大涅盤。


總結一切的功效,大隨求可說是無所不能;世間的、出世間的,都有很大的功效。 在眾多密咒中,是罕有的,因此,大隨求適合在家居士,對該陀羅尼經有興趣的佛子,不妨在《大藏經》中查找以下所列經文。


大正新修大藏經第二十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冊
No. 1153
《普遍光明清淨熾盛如意寶印心無能勝大明王大隨求陀羅尼經》

No. 1154 《佛說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神咒經》

No. 1155 《金剛頂瑜伽最勝秘密成佛隨求即得神變加持成就陀羅尼儀軌》
No. 1156A
《大隨求即得大陀羅尼明王懺悔法》

 

祈竹仁波切藏傳大隨求咒輪.jpg  

旺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